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充分释放潜力 大力提振消费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6期 作者: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8-19 | 打印 | 字号:TT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强调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2025年全国两会进一步围绕提振消费作出系统性部署。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旨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潜力的释放不仅关乎宁夏区域协调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双循环”战略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大力提振消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稳定双赢。

  筑牢民生保障根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加大支持力度,减轻后顾之忧。要落实提高宁夏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等政策措施,减轻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通过改善民生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内需增长。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比如,对租房居民可以按困难等级给予水、电、暖气等一定的优惠支持,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在物价上涨时,启动临时价格补贴和发放基本生活物资消费券,缓解居民经济压力,提高消费能力。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力度,通过低首付、共有产权等形式缓解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的购房压力。同时,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配合“租补分离”等政策,切实缓解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释放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从而推动扩大内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富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兴业才能富民。要大力发展以枸杞、葡萄酒、牛羊肉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完善滩羊产业链加工体系,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将增值收益切实留给农民。大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建立以“宁夏优农”等为代表的区域母品牌,同时可下设“盐池滩羊”“宁夏葡萄酒”等子品牌,实现品牌集群,拓展市场渠道,实现农民增收。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多样化农村产业,丰富农村消费场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激发乡村消费市场的增长动能。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探索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钱赚。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模,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收。要积极吸引高科技人才,大力培养“田秀才”“土专家”等实用型人才,推动农业技术升级、带动乡村文旅发展,实现人才促产业、产业促消费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民增收。

  激发市场多元活力,拓展消费增长空间

  发展银发经济,推动消费升级。针对银发群体不同年龄、收入、身体状况等特征,打造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建设疗养基地、康复小镇,开发疗养、保健、文化、旅游、教育等融合型产品和服务,丰富银发经济多元化供给。发展“文旅+”新消费业态,打造“枸杞文化产业园”,开发贺兰山岩画图案系列文创周边,推出宁夏“枸杞精灵”IP形象,以增强市场吸引力。在银川、贺兰等重点产区建设“葡萄酒首发基地”,集产品发布、品鉴体验、品牌展示于一体,吸引国内外酒庄和相关企业在宁夏首发葡萄酒新品,打造中国西部具有标志性的葡萄酒首发地标,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沉浸式的酒旅融合体验,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

  坚持文化赋能,激活消费潜能。文化是增强消费认同感与品牌忠诚度的关键纽带。文化赋能,不仅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激活更广阔的内需市场。要多措并举助力特色产品发展,积极激发内需潜力和民族品牌消费热情。鼓励企业开发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对经认定的具有特色产品的服务企业,可推行企业所得税减免、创意设计费用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激发企业供给活力,形成“以政策促供给、以供给带消费、以消费强内需”的正向循环。加大对优势特色产品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服饰、家居、食品等行业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新中式”品牌,形成“文化赋能产品、产品带动消费”的良性互动,扩大特色产品消费市场。

  强化要素融合支撑,推动消费持续升级

  完善城乡设施,服务实际需求。聚焦农村消费薄弱环节,推动汽车、电商平台等商业资源下沉农村,促进优质品牌商品有序进入乡村市场,促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商品可达性和居民价格可承受性,从而全面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加快城乡消费市场一体化发展。依托“邮快合作”模式,由邮政承接偏远地区快递业务,有效提升物流覆盖率。同时,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快递基础设施,推广智能快递柜和低空智慧物流,改善城乡居民的购物体验,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通过加快5G基站建设,着力提升边远地区网络覆盖和接入能力,有效拓展消费渠道,为消费提质扩容提供坚实支撑。在城市设置自动称重估价的智能回收柜,在农村推广“移动回收定期下乡”模式,对大件物品实行上门预约回收服务。同时,加强对绿色低碳理念的宣传引导,定期发布权威绿色产品清单,提升对绿色产品的认可度与辨识度,释放绿色消费潜力。

  营造放心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推动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同治理体系,强化部门协同监管,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有效的消费者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举办消费知识与防骗技巧讲座、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全面提升消费者风险识别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消费纠纷和损失。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增强诚信经营意识,推动行业自律,强化信用监管在消费领域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执笔人:刘七军 李兰馨)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6期